读古代历史书时,时常会看到丁忧这个词语。

那么丁忧是什么意思呢?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,也称“丁艰”,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。源于汉代,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。

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,朝廷官员在位期间,如若父母去世,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,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,必须辞官回到祖籍,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,这叫丁忧。

古代的“丁”和“忧”,它们的解释不同于现代的“丁”和“忧”。

据《尔雅·释诂》:“丁,当也。”是遭逢、遇到的意思。据《尚书·说命上》:“忧,居丧也。”

所以,古代的“丁忧”,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。

“遭逢居丧”时,儿女们会忧伤,会居丧,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“守制”,这显然比单纯“人丁忧伤”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。

“丁忧”,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。

丁忧期限三年,期间要吃、住、睡在父母坟前,不喝酒、不洗澡、不剃头、不更衣,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