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分道扬镳用来比喻因为志趣、目的不同,而各走各的路。
故事典故出自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。
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,元志为洛阳令。
元志读过不少书,颇有文才,而且办事干练,为人强悍。在孝文帝面前,很有些威信。
有一次,元志乘车出门,在路上碰巧遇上了御史中尉李彪。
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,按礼节元志应该给他让路,可是元志毫不谦让,双方争执不下,只好一块去见孝文帝,让他裁决。
见了孝文帝后,李彪说:“我是朝廷近臣,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?”元志说:“凡是居住洛阳的人统统编在我的户籍里,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?”
孝文帝看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,不好评判是非,只好说:“洛阳是我们的国都,自然应该分路驱马而行,自今以后,你们分开来走。”
从此元志便与李彪折尺量道,每人占用一半。
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分道扬镳这个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