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话形容鸡肋,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,其实这是有一个典故的。

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,读《三国演义》或《后汉演义》就会知道。

不过可能是我读《三国演义》不够仔细,没多大的印象,而最近读《后汉演义》才学到了。

那是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的时候, 两军相持不下,后来曹操退到斜谷。

那一晚厨房奉上鸡汤,曹操在吃的时候正好有传令兵士过来问夜间口号。

曹操随口说出“鸡肋”两个字,兵士不知道什么意思,但又不敢细问,只好依言传令出去,将士们听了都莫明其妙。

只有主簿杨修,连夜打包行李准备撤退,别人很吃惊,问他为什么这么做。

杨修回答说:鸡肋两个字是有深意的,代表“弃之不甘,食之无味”,照这样的情形来看,是必定要撤退的。

将士们听到他的话之后,也就各自去整理行装了。

曹操知道这件事后,去向大家询问原因,大家都说是杨修教的,于是曹操对杨修就更加忌恨了。

后来,人们就借“鸡肋”来比喻乏味,比如“如嚼鸡肋”或“味如鸡肋”,指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