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一个季节可细分为六个节气,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。
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:是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,立,开始。即春、夏、秋、冬开始的意思。

通常来说:立春为公历2月4日前后;立夏为公历5月6日前后;立秋为公历8月8日前后;立冬为公历11月7日前后。
春分、秋分:表示昼夜平分,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。

夏至、冬至:是指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。

雨水:指干旱期已经过去,降雨开始逐渐增多。

惊蛰:古人认为,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,故曰惊蛰。

清明:是指天气清明洁净,草木返青,春回大地的时令。

谷雨:古人言,“雨生百谷之意”。此时雨水明显增多,促使谷物茁壮成长。

小满:指夏季的农作物开始结穗,但颗粒尚未饱满,正在成熟期。

芒种:指有芒的大麦、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,可以收割了。

小暑、大暑:小暑是刚开始热的时候;大暑是最热的时候。

处暑:指天气转凉,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、隐藏起来。

白露、寒露:气温降低,夜间的雾气已经可以凝结成白色、晶莹的露珠了。

霜降:天气越来越冷了,水汽凝结成了颗粒状的白霜。

小雪、大雪:入冬以后开始下雪,小雪、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。

小寒、大寒:表示寒冷的程度。小寒指寒冷初期;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