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,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,或因恐惧或惊异发愣的样子,一般用作贬义词。

但实际上,这个词的原意是褒义词,它的由来是有一个故事的。

周宣王有一种特殊的爱好,就是喜欢看斗鸡。

他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,是一位驯鸡能手,就派人把他请来,要他尽快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。

十天以后,周宣王等不及了,叫人去问:“鸡可以斗了吗?”纪渻子说:“不行,它还非常骄傲。”

又过了十天,宣王再叫人去问。纪渻子说:“不行,它的反应还很敏捷。”

又过了十天,宣王把纪渻子召来亲自问他。纪渻子仍然说:“不行,这鸡还会怒视而盛气。”

又过了十天,纪渻子主动跑来对宣王说:“差不多了,现在这只鸡听到其他鸡的叫声,已经没有反应,精神处于高度凝寂的状态,看上去就像木头的鸡一样。别的鸡见了,没有一只敢跟它交锋,反而回头跑掉。这只斗鸡已经天下无敌了。”

这个故事中是说像木头一样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,就会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,表示非常厉害。

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,但后来演变成了成了贬义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