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抄了一首韩愈的诗,里面有一句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”。

于是我以为这个成语是出自这首诗,就去查询想要确认一下,查询得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。

晋朝的时候,有个人名叫郭象,字子玄。他的知识十分渊博,对于各种事情常常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
后来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出山做官,郭象实在推辞不掉,就到朝廷中做了一名黄门侍郎。

到京城后,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,再加上他的口才也很好,所以大家都喜欢听他说话。

当时有一位太尉叫王衍,他也非常欣赏郭象的学识和口才,常常在别人面前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,滔滔不绝地往下流,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。”

原句为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
后人就以“口若悬河”来形容人善于说话,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,滔滔不绝。

所以,口若悬河的主人公就是郭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