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成语叫桃李满天下,其中的桃李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。

“桃李”一词,最早见于汉代韩婴的《韩诗外传》: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,秋得食其实;春树蒺藜,夏不可采其叶,秋得其刺焉。”

春秋战国时期,魏国有个人叫子质,他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,经他指教的学生中,有好多人都在朝廷中得到了提拔。后来因为子质得罪了魏文侯,不得不逃离魏国去了北方。

在路经山东时,子质巧遇了一位叫子简的学者,子质向子简发牢骚,埋怨那些他教过的人忘恩负义。

子简听后,跟子质说:“春天种下的桃树和李树,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,秋天可以吃到果实。春天种的是蒺藜,夏天没有树叶可以乘凉,秋天只能得到它的刺。所以培养人才,首先要观察学子的人品,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培养。”

于是后人就用桃李来比喻学生,是一个褒义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