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这句话,无论在读书或看电视时,都偶尔会有听到。

对于这句话的意思,我一直理解出错了。

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,甲可以忍,乙不能忍,也就是有人能忍,而有人不能忍的意思。

这段时间,读到原句之后,才发现自己原来错的很离谱。
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的出处是《论语》的“八佾篇”,佾读yì,原句是:

孔子谓季氏: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”

意思是:假如这个都可以容忍,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?也就是对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容忍的。

这句话的典故是这样的:

在当时,季氏并不把鲁昭公放在眼里,甚至自比周天子。

当时宫廷的舞乐队制度是:天子八佾(八人为一行,叫一佾;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),诸侯六佾,卿、大夫四佾。

按此来算的话,季氏就只能用四佾,鲁昭公用六佾,周朝天子才可以用八佾。

可是季氏却偏偏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。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,就愤怒地说: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”